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花香范文网欢迎您!
花香范文网花香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文库 正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共3篇 数学强基计划每日一题

2022-07-07 10:20:46综合文库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共3篇 数学强基计划每日一题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共3篇 数学强基计划每日一题,供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共1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I.基本信息 一年级有*学生*,包括男*和女*。一年级最后一个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成为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他们还处于启蒙阶段。学前教育的基础和学生的个人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数学学习的习惯也使学生迈出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科书分析1。教学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课本包括以下内容:数数、比较、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图形的认识、分类、11以内的数认识到20岁,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运用数学,以及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数数20以内物体的个数,能区分数与数,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数字的构成,能够能读写0到20的数字。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计算一位数的加法精通

第1页,共6页,减法在10以内。 ③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 认识符号“=”、“>”、“

⑥ 初步了解分类方法,可以进行简单的分类。⑦ 初步了解钟表,可以识别整点和半点。

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⑨养成认真做作业、工整作文的好习惯。⑩通过以下方式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要点

①掌握10以内数字的顺序、大小和组成。②知道加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减关系③熟练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④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减法。 ⑥会比较比较,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

共 2/6 页

4.教学难点

①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②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题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分类。 ⑤ 认识钟表。 5、教具的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于、大于、小于)、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习卡; ③ 20以内加减10以内的计算盘; ④ 数字组成练习卡;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 钟面; ⑧方块;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纠正课堂作业,用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互联网等现代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课堂上多使用孩子气的语言,多微笑鼓励学生,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老师。

4.做好单元测试和封闭单元教学。

5.加大培养优秀学生和帮扶贫困学生的力度,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课上多提问,课后多关心,当面批改作业,让他们能够

强>

Page 3 of 6 6. 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上课时间安排

1.数算第2周2课时,前2周1比3课时

对3、1-5及加减法的理解

strong>10课时 第三至第五周 ①1-5的理解 ②加减法的初步理解 ③0的理解和理解 关于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第6周到第7周3课时5,分类第8周2课时

6、6-10理解加减法20课时第九周到第十四周 ①6、7理解加减法②8、9理解加减法③10理解加减法10减法④连续加法、连续减法、加减法混合练习活动:数学天堂1课时

7、11-20对数字的理解第十五周4课时①数数11-20、阅读和写作②10加数加减对应强>第十六周2课时

9、20或更少轮次加法11课时第十六至十八周①9加几②8、7、6加几③5、4、3、2加一些

课本、报刊杂志等都有成语、名言、警句等,但学生的作文很少用在文章中,即使用了也很难要合适。为什么?它仍然没有完全“记住”。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背一个成语和一句名言大约需要3-5分钟。可以写在后面黑板上的“积累栏”,每天更换。学生可以每天课前3分钟轮流讲解,也可以学生亲自收集,每天抄录到笔记本上,由老师定期检查。这样,一年就能背诵三百多个成语,三百多句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将成为一笔财富。这些成语典故都“储存”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会导出成章节,在写作时随意“提炼”,为文章增色。实践活动:校园1课时

“教先生”可能是市场上人们最熟悉的称呼。无论如何,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人们敬佩甚至恐惧的社会职业。只不过是更早的“先生”概念而已。并非源于教学,而“先生”一词。最初出现的东西与传授知识的含义不同。在《孟子》中,“为什么这样说?”; 《论语》中说:“有酒有食,食之可食。” 5/6页等,都称“先生”为父亲或兄弟或博学而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本身就有“长者为贤”之说。可见“先生”的本义。不是“老师”的真正含义,而是更接近“先生”的称谓。今天。看来,“先生”的本义。在于礼貌和尊重,而不是对有学问的人的特殊称呼。称“师”为“先生”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中,有“随于先生,勿越礼与人言”,其中“先生”意为“一个人”。长辈、师长”“知者”,与老师、老师的意思基本一致。 10.第19-21周共4小时复习

  第6页/共6页

  一年级数学第1卷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一卷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卷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共2

  数学教案第一卷第一卷[三]

  数学教案第一卷第一卷

I.班级情况

< p> 这个学期,我上了一(1)节课和一(3)节课,一共90人。通过一个多星期的接触,我也对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陌生,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好学。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愿意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需要合作的动手操作和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但遇到难以深入思考的问题时,会畏缩不前,有的学生表现不佳学习水平,容易分心,但对数学有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做到善于思考,愿意思考,不怕错误、有问题的意识,锻炼思维,口头描述水平,动手操作水平,掌握一些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学生自控力差,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弱,容易分心,但求知欲强,教师应有水平、有耐心地实施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五个超小单元:计数、比较、除法、识位、识图。

理解10以内的数,除法与组合,10以内的加减法。

~20对数字的理解和在 20 以内进行加法。

4.两项综合实用的活动:趣味建筑、硕果累累的果园。

5.期末复习: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整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初步感受复习整理的意义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卷根据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在理解10以内的数字之前,安排数数、比较、除法、识位等教学;在10以内的加减法之前,先安排除法和组合的教学。通过数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字可以代表物体的数量;通过长、高、高、数、重的比例,学生可以初步学会简单的比较;通过一点,学生可以接触到简单的分类,初步觉得同类型的物体具有相同的特征,知道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通过识别位置,让学生理解简单的方位,前后左右,初步感觉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为了确立加减法的概念,准确地实现加减法的计算。这里所体现的比较、分类、分离与组合的思想,都是以后学习数字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学的重要思维方式。教材以小单元设置,各栏目内容交替排列。这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利于各种知识的互动,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理解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慧,感情)

1.知识和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和抽象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的数;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加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准确实现相应的加减法计算;可以应用所学的计算来解决简单求和取余(或其他部分)的实际问题。

(2)了解具体情况下的长度和高度;根据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方向;通过观察和比较,直观地了解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3) 可以根据熟悉对象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对象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维。

(1)在数识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水平。在数物体数量的活动中,理解数字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习工具的活动中,感受数字的构成,初步形成“分”和“合”的概念,初步形成抽象和概括的水平;在比较两个物体的数量和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的活动中初步体验相应的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字之间关系的初步水平。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的过程中培养思维水平,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脚踏实地;通过对加法、减法、加法20以内10以内的计算方法的探索和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体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状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视角,发展形象思维。

(4)在对不同对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际情况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 解决问题。

(1)能够用20以内的数字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现实生活和实际情况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结合已掌握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体验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

(3)能够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情绪和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对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维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维的价值。

(3)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初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获得数学知识经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本书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和减法。教学难点:10以内的数字的加减法,建立数概念。

V.具体措施

1.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2.提升形象,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经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提高学生水平,养成良好习惯。 多采取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家教辅导工作,特别是成绩不佳者的辅导工作,努力使他们赶上来。

9.适当加强口算教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二

1.课本分析:

1.本书全卷的教学内容包括:计数; 10以内数字的理解和加减法; 20以内数字的理解和加减法;分类和比较;对图形的理解;对位置的了解;总审查。

准备单位:计数。准确计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项技能,也是学生认识数字和计算的基础。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有初步的数数经验和技能,并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这个内容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有学习的欲望。通过简单的数数,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数数、方位、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和观察、动手和表达的理解。为以后的系统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10以内的数的理解。是数学最基本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开始。因此,教材根据新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从日常生活中体验抽象数字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如认识数字和计算、理解图形、简单统计等,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并有了初步的比较感,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长度、高度、粗细、粗细等奠定了基础。

Unit 3: 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本单元以学生对10以内数字的理解为基础,是学习20以内数字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内容是全本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单元 4:了解位置。本单元是学习“空间”知识的初级阶段,对引导学生树立初步的空间观,培养数学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 5:数字 11-20 的理解。它是在理解10以内的数字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数字11-20。是数识的延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理解打下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工具的操作,深入理解数字的含义,有效掌握本单元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六单元:理解图形。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渐抽象自己已有的感性经验,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水平和空间视角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增强对各种形状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为以后学习空间和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七单元:20以内数字的加减不退位。本单元基于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和对20以内数字的理解。是学习的基础多位计算,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的内容既是全本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您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程度将直接影响您将来继续学习口语和书面算术。加法和减法被广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开始注重学生解题水平的培养,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解决以后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很有好处。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第 8 单元:一般回顾。本单元是对全书学习内容的总体回顾,对于学生复习和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水平,发展学业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教材特点:

本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选自学生身边、学生熟悉、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目的是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相关的情景。每种情况都是一个包含多条信息的“信息包”。其表现形式是将这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活动分成若干个情节,排列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 ;它还可以充分反映一个真实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而引发一系列逻辑上相关的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结合真实场景,经历数数和抽象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的数;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加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实现相应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应用所学计算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余。

*识别、读写20以内的数字,可以用20以内的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20以内数字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字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数和数,初步学会用数字来表示事物的顺序。

*了解数字0,了解0的含义,了解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字的大小。

*理解符号的含义加减;能够准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20以内的加法运算,以及相应的连续加法、连续减法和混合加减法计算;感受一下简单的估算方法。

*开始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将两个部分组合起来找到总数或从总数中删除一些以找出还剩多少。

*能够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重量。 * 能够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的隐藏规律。

(2)了解具体情况下的长高短;根据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方位;通过观察和比较,直观地了解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可以比较简单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具体情况下的上下、前后方位,能够用学过的方位词来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够通过真实的物体和模型识别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3) 结合具体情况,经历对象分类和排列的过程,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图,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可以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初步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使用简单的象形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来表示分类数据。

2.数学思维。

(1)在数字识别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培养初步的思维水平。在数物活动中,理解数字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习工具的活动中,感受数字的构成,初步发展出“分”和“合”层次的抽象概括。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的过程中培养思维水平,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和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维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视角,发展形象思维。

(4)在对不同对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和比较水平,初步认识统计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形成收集和整理的意识。组织信息。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简单的分析和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况和问题,培养简单的理性和演绎推理水平。

3.解决问题。

(1) 能用20以内的数字来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简单的事情。

(2)初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展示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体验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

(3) 能够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情绪和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对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维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维的价值。

(3)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初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获得数学知识经验。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III

I.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绪和态度等方面确定全书的教学目标。这本小册子包括以下内容:准备、定位、认识10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认识三维图形、认识11到20的数字、认识钟表、认识20以内的加法、解数学题,综合活动与实践主题。

(1) 知识和技能

1.体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精通数数20以内的物体的数量,将数字和数字区分开来。 能够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比较数字的大小,掌握10以内的数字和20以内的数字的构成,能识别、读、写0到20的数字.

2.初步了解数字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中的数字代表什么。

3.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加减的倒数关系,精通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理解符号“>”、“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共3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I.学习情况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数10以内的数字,会认出这些数字,能写出这些数字;少数学生已经能在10以内算出加减法

;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师爱数学,通过以后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2、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个人教育版)。 四。教材分析:

本卷的实验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和规定的内容。分为十个单元:计数、比、1-5认识与加减法、物体与图形认识、分类、6-10认识与加减法、11---认识20、认识钟表、加法和20以内的减法和总复习和两次数学活动(数学天堂和我们的校园)。这本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表达比较的结果语言,精通10以内加减法,能口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是开始学生数字识别与计算的学习。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是多位数的计算。根据。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由学生掌握。

  除了数字的识别和计算,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多少、长高的比较、简单的分类、钟面的初步认识等。每个单元的内容不多,但很重要,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验教材上册的内容和我们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个方面等。确定整本书的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体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物体数量,并能分辨出多少和多少。个人。 能够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比较数字的大小,掌握10以内的数字和20以内的数字的构成,能识别、读、写0到20的数字.

2.初步了解数字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中的数字代表什么。 3、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加减的倒数关系,精通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三维图形,可以识别矩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制作拼图.

7.初步了解比较和分类事物的方法,结合实际,可以比较和分类相似的事物。 8.初步了解钟表和时钟,能识别整点和半点。

9.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能够阅读和填写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统计表。

strong> 10.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观察、比较、论证、组织、总结、语言表达,用数学进行交流。

(2)数学思维1.根据0到20抽象数真实的材料,感受0到20的数字含义,用符号和文字描述20以内数字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顺序组织记忆:10以内数字的合成与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法运算。

3.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可以想10以内的数的组合和分解,想10以内的加减法的结果,2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的结果,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能够简单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字的理解和应用。

5。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拼写、排列、绘图、思考,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点,并通过几何形状的分类,初步确立空间的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数量、长度和高度。 7.可以根据同类事物的特征对某些事物进行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我探索、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学生将初步培养出函授、统计等数学思维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3) 解决问题

1.能够用 0 到 20 的数字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法的意思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可以比较学生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长度和高度(20以内),并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分类。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初步体验1小时、几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的长度。 5. 能够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情绪、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读。能看数学书,能在书中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师生讲话,能听能思。

⑶会想。可以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根据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⑷会说。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出三个完整的句子。 ⑸会用。会使用学习工具来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的。能做数学作业,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仔细,能自己做题,能查。 ⑺ 可以讨论。能够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可以评价。能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努力说话,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有成功经验,增强自信心。 3、培养守时、珍惜时间的美德。

4。 爱护学习用品、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奋学习、井井有条、注重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使用数学的乐趣,与同行交流的乐趣。

6 接受关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