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花香范文网欢迎您!
花香范文网花香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数学教案 正文

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范文实用6篇

2022-07-06 15:09:11数学教案

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范文实用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供大家赏析。

第1篇: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第2篇: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 、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综合--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结合树状算图,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口答: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

  (1)复印机37分钟可复印多少张纸?

  生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2)实际每月生产多少辆汽车?

  生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小巧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分钟?

  生3:路程÷速度=时间

  出示课题“应用(二)”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题图和题目

  (1)小丁丁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

  示意图:

  ①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

  ②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从已知条件开始想,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出示:小丁丁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师问: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钟)

  答: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12分钟。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要走多少分钟?

  师问:你会解答吗?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先讨论,再列式)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先汇报分析思考过程,再汇报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钟)

  答: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走5分钟。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周大约要吃140千克的鲜竹,照这样计算,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个月大约要吃多少千克的鲜竹?(一个月按31天计算)

  生1:

  140÷7×31

  =20×31

  =620(千克)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一只大熊猫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一个月吃的千克数

  练习二:

  选择题:

  (1)复印机5分钟复印了340张纸,照这样计算,复印2516张纸需复印多少分钟?算式是( )

  A、2516÷(340÷5 )

  B、340÷5×2516

  C、(2516-340)÷5

  问:你是怎么想的?选B或C问题可怎么改?

  生1:我选(A)我是从问题想的。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奶牛场每天生产牛奶2100升,如果每升牛奶可以卖3元,某月份生产的牛奶全部卖出后总共可以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

  A、2100÷3×31

  B、2100×3÷31

  C、2100×3×31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选(C)。我是从问题想的

  单价×数量=总价

  练习三:

  根据条件提问题,并列式。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地出发行了4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35千米。

  师: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5×4+135

  生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几小时135÷45+4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解答应用题先审清题意,然后可以从条件出发,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还可以把条件和问题结合起来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第3篇: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6×25=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100+50=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a×(b+c)=×+×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第4篇: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某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某年发生了人类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某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5篇: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

  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案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 “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教具准备 卡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看卡片,读数,说组成

  3564、407、1000、570、603、 7216、、3003、5400、4009、5800、6040、5708、

  读数的方法是什么?

  3、 计数器上显示数,学生写出来。

  五千零四 八千九百 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写数的方法是什么?

  4、 这节课我们赖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例2读出下面各数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

  读作:

  学生自己试读,讨论怎么读?

  问: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

  师归纳: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4)问: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师总结归纳:先度完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5)完成做一做

  2、例3

  某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万零九十

  学生试着写数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先写哪一级,什么时候写0?

  完成做一做写数

  问:怎么写亿以内的数?

  师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一的2、3读出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 个人修改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明概括,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教案

  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练习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 题卡b

  1、你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练习卡。

  2、内容: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读出下面数

  

  8600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七十万 一百万七千

  七万零九十 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5)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 4题,P10 8题,P11 11题。

  2、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来读

  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2页 第12题;第14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五、作业:第12页的13题

  转盘练习读、写数。 个人修改

第6篇: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寻找规律的兴趣。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 11=

  要求学生以又快又准的速度进行计算。

  分组回答计算出来的答案,待全班核对答案后,进行探讨发现。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例如:= 11= 等等。

  二、第二关:奇怪的

  1、出示题目:分别乘1、2、3、4、5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算出得数,再进行四人分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发现的规律是: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由1、2、4、5、7、8这几个数字组成的。而且,计算得出的得数都是依次向右类推过去的。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6、7的得数。

  6= 7=

  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7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所以要求学生注意这一个规律只对部分的算式成立。

  完成该算式和规律后,第二关闯关成功。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 9999= =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自主动笔计算,并针对上面两条题目总结出来规律。

  2、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99,的得数。

  学生掌握了也代表第三关闯关成功。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如选1、3、7、8四个数字,最大的数是8731,最小的数是1378。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举书本上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应该怎么样算,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选四个任何的数算一下,通过学生的具体计算计算和得出结果。)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数都是存在的,无论所选的四个数字是什么,那个数字就是6741。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四步完成后,向学生表明连闯四关成功。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