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花香范文网欢迎您!
花香范文网花香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文库 正文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范文通用3篇

2022-07-03 23:23:25综合文库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欢迎参阅。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范文通用3篇

第1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课时:2

  教育过程:

  一、插图导入

  1.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

  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

  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

  4.过渡语: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

  3、教师小结:

  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

  板书:东西不乱扔

  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

  7、听录音:

  内容: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

  8、过渡语:

  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

  9.提问:

  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板书: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

  1.过渡语:

  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

  3.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

  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

  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

  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

  7.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

  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

  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板书: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2.学生阅读儿歌

  3.师: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

  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板书

  东西不乱扔

  找得到东西 不耽误时间 不耽误事 不着急……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第2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教学,学生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

  1、寻求新课程的改革。

  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3、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4、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通过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第3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主题目标:

  1、积极参加庆祝元旦的活动,体会节日的热烈和美好。

  2、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

  3、会正确使用剪刀等简单的工具,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贺卡。

  4、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意、设计制作能力。

  本节内容:

  1、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年的,使孩子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氛围,体会走亲串友的愉快。

  2、通过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年的资料,使学生们获得对年的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3、通过动手制作贺年卡,使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向长辈和亲朋好友祝贺新年,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感受新年的气氛了解有关知识。

  同学听音乐进教室,看录象。

  师:看到这些,你想到什么?

  师:新年是哪一天?某月某日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新的一年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所以,全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的人们都在这一天庆祝新年的到来。过新年的时候,我们应向这位老爷爷说些什么?(新年快乐)老爷爷和我们说些什么?

  二、师:要说快乐,过新年时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么高兴?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节日气氛。

  师:你们喜欢过新年吗?你们是怎样和家里人一起过年的?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样过年?

  四、搜集介绍相关知识。

  师:你们知道别的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你们想知道吗?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从互联网上、电视上、书籍上或通过旅游的方式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

  五、师:人们都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是有的人却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和家人团圆,共度新年,你们知道有谁是这样的吗?他们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了我们能过好年而辛勤的工作,我们应怎样向他们表示新年的祝贺?

  师:新年贺卡还可以送给谁?

  师:在过新年的时候,互赠贺卡是向对方表达你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在新的一年我们都会有新的愿望,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六、联欢会的准备。

  师:新年很快就要到了,这是你们上学后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过的第一个新年,以往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会开一个联欢会,庆祝新年的到来。这次我们也来开一个联欢会好不好?你们知道开联欢会需要做哪些准备吗?(分工)哪个组的同学如果有困难可以来找老师,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活动展示:师:我们的教室哪最漂亮?做贺卡的同学给老师们展示。

  师:再过几天,新年就要到了,你们想对在坐的老师们说些什么?

  活动结束。

  第二节

  (一)继续展示同学们收集的资料。

  (二)展示活动:模拟新年联欢会情景,让儿童有机会展示自己在表演方面的.能力与特长。

  (三)制作贺卡:

  1、为什么要制作贺卡?(可以互赠向别人表示祝贺)

  2、怎样制作贺卡?(向学生展示老师做的,向学生讲解可以用画、粘、剪的方法来制作。)

  3、讲解使用剪刀的方法,参看第68页的图。

  4、指导做贺卡。

  (四)赠送贺卡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谁,为什么要送?以次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了解了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并鼓励他们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的精神。进行布置教室时,分工的项目太多,有些乱。